千年前流傳下來一首歌,在黃山的靈山秀水間吟唱,在古老的徽州土地上回蕩。它不是早已失傳的宮廷樂曲,也不是塞外邊疆的大漠風歌,而是一首江南水鄉(xiāng)的田園牧歌。雖歷經千年時光,歌聲依舊清新美妙,悅耳動聽,如一首墨跡未干的絕句,在秋日微風暖陽下,散發(fā)濃濃唐韻詩意。
南方的秋是一缸反復醞釀的美酒,早葉紛飛遲紅尚綠。欒樹仿佛團團火焰燃燒著湛藍天空。村口總是承載著離別憂傷,也見證了更多相逢的喜悅?;罩萑速x予水口格外多的含義,古樹亭臺,石橋流水,驛道園林,斜陽歸牛,將美好的家園鐫刻在游子的心間。踏入唐模古村,細碎秋陽穿透百年古木的濃蔭落在發(fā)梢,清溪淙淙流水琴箏縈繞,古老牧歌動聽的前奏已緩緩入心。
唐模,始建于唐朝,地處黃山市徽州區(qū)潛口鎮(zhèn),是一個具有1400余年歷史的典型徽州古村落。村莊倚靠獅子山,坐北朝南,一百多棟徽派古民房、祠堂、店鋪沿檀干溪錯落分布。溪水涓流,穿村而過,世世代代滋養(yǎng)兩岸淳樸的人們。村外良田千畝,湖光山色。村口橋、堰、亭、廟掩映在古樹林里,若隱若現(xiàn),集水口文化與園林藝術于一體,一派桃源秘境入口的清麗景象。村中徽派建筑鱗次櫛比,緊密相連,欹正相成。青石板巷,高墻飛檐,幽靜隱秘,古意安然,讓人好似誤會了光陰。
漫步私家園林檀干園,亭臺水榭,湖光天色,頗有身臨杭州西湖的恍惚。樓門、牌坊、亭閣、小橋,布局效仿江浙風格,蘇堤、湖心亭、白堤、湖柳一應俱全。路口一座三間三樓四柱牌坊尤其引人注目,坊上飛禽走獸栩栩如生,基座四只石獅威風凜凜。清代,唐模人才輩出,許氏許承宣、許承家、許承堯“一村三翰林”,康熙皇帝恩準修建“同胞翰林坊”。別有意境的鏡亭四面環(huán)水,惟妙惟肖營造出西湖景致。橫貫村莊的檀干河與沿河的民居、商鋪、油坊組成一條市井水街,水街青石長廊將江南水鄉(xiāng)的神韻況味詮釋得淋漓盡致。凡事入了心,就忘記時間的存在。目光穿越時光,我依稀看見浣衣女在輕霧和月夜里彈奏此起彼伏的搗衣聲,周遭平和而恬淡。葉未落,楊柳青,徜徉村中青石板街道,觸摸青磚古木,思緒翩翩。徽州,不僅僅是封存在枯黃的古書籍內,它更是具有鮮活生命的當下。
在唐模,穿街走巷,每一片生長苔蘚的磚瓦,都在演奏牧歌的音符。行走在唐朝的田園牧歌,觸摸它的細節(jié),聆聽它美妙的旋律。依依惜別,往后的日子,我會時常在心底吟唱這首動人的歌。
本文轉載自中國青年網,內容均來自于互聯(lián)網,不代表本站觀點,內容版權歸屬原作者及站點所有,如有對您造成影響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予以刪除!